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,分层教育是让孩子不厌学的根本保证。
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,例如去提水,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,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20桶。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也一定要提20捅,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,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,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。”学习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?
在这方面,
湖北陪伴学校专家提出父母主要注意以下两点:
1、给不同层次的要不同的要求。
全班学生虽然坐在一起上课,可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听不懂老师讲课。别人能享受到在知识海洋里遨游的乐趣,他却在痛苦的煎熬中等待下课,这样的孩子厌学是正常的,不厌学才是反常的。相反,也会有一部分优秀学生感到老师“废话”特别多,听课一点儿也不过瘾——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翻来覆去地说个不停,上课真没劲!
看,这就是实行分层教育的必要,可以使两类学生都不会造成厌学。
2、分层教育,让孩子如鱼得水。
分层教育能够让孩子如鱼得水。现在有不少民办“择差教育”学校,他们所招收的基本上是普通基础教育学校中不想学、不会学、学不会,或者染有
叛逆、早恋、网瘾、逃学等不良行为习性,令老师头疼,令家长心痛的“差生”或者“后进生”进行转化训练的一种教育模式。现在看来,他们对待这些孩子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,无非是通过情感教育、鼓励教育、人文教育等手段,耐心地实行因材施教。
按理说,上述措施是所有中小学都能做到的。可是为了追求高升学率,几乎所有学校在分数面前都“嫌贫爱富”——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困性厌学孩子的大面积增加。学校教育对“差生”的漠视与排斥也起到了负面作用。一些学校不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,只注重学习成绩;对“差生”只有批评和责难,甚至劝其退学,无形中将孩子推入了教育的空白地带。
“这些孩子并非‘不良少年’,只是没有及时得到引导,所以陷入了心灵困惑期,我更愿意称他们‘困惑少年’。“择差教育”可能还不成熟,但必须有人走到“困惑少年”身边去——这是结论。在百度搜索引擎中键入相关“行走学校”相关网页达514000,键入“特训学校”,相关网页达385000个。
如果实行分层教育,所有孩子的学习情况都是差不多的,自卑感就会逐渐消失,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得到了极大提高。